郭老三自修小栈

当然可以,两点之间直线最近,少走或不走弯路就是简单。

首先,管理的定义是什么?

一次在图书馆看《管理简单化》一书序言上,对管理的定义是“针对某一特定对象,采用某种方式、方法或手段,对其进行规范、约束和控制,使其从无序到有序并不断合理化的过程。”

个人非常认同...

管理简单化是在流程混杂、又忙又乱、越忙越乱的管理状态下,以快刀斩乱麻之势,化繁为简,抓住重点,让管理轻松、简单。腾出更多的时间督导、创新、抓业绩。

管理不是越忙越好,而是在管理者引导下建立好秩序,让各板块自治、主动甚至自动汇报,实现“无为而治”。适当督导、逐步完善和提高,越简单越好。

经过Guosir多年实践以后发现,管理简单化的方法就是要标准化,附以相应的激励机制。而标准化的捷径,就是复制同行业、同体量的成功者的经验。

生产车间硕大一条横幅上写着“建立一套系统,以防止错误、事故、缺陷的发生”...

我们知道管理是一个化无序为有序的过程,且这个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”管”(控制)和”理”(建秩序)的活动来完成(时效)的。由此我们得出了管理的三要素:秩序、控制、时效。其中建秩序是基础,控制是关键,时效是保证(成果)。所以我们可以从管理的三要素入手实现管理简单化。

秩序我们可以理解为各项规章、制度、规则、流程、标准、程序、规定等规范性要求,它的作用是对“无序到有序”进行明确化...

控制,即管理主体掌握住客体,使其遵守既定秩序的过程。比如“石头、剪刀、布”之类的游戏,预先约定好的规则:胜出者获得优先权,为了保证秩序正常运行,必须对违规者(输方抢优先权)进行警告甚至开除,这就是控制。

控制的力度太小,无法推动组织有效运行;力度太大,又可能使组织运行效率不升反降。当控制力度超出秩序所能承受的极限时,则可能导致秩序断裂、崩溃等,这就是极限控制力。比如某公司连续员工跳楼事件,其原因之一也是控制力度过大。

控制的时间节点:事前控制,事中控制、事后控制...

时效就是管理活动的最终的成果,是价值体现。如顺利签单、准时交货、降本增效,这是管理活动产生价值的答卷。

所以,我们在制定计划、实施控制、跟踪进度、客户沟通、异常处理等所有的管理活动中,都要抓住时效,一定要明确化、合理化,不要含含糊糊、不切实际。什么时候做?什么时候完成?什么时候能给我?什么时候去验收验证?有问题几分钟内反馈?到了那个时间节点了,管理主体就应采取措施去督促、推动落实。不停地跟进、不厌其烦地催促,确保时效...

管理是一个化无序为有序的过程,且这个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”管”(控制)和”理”(建秩序)的活动来完成(时效)的。建秩序是基础,控制是关键,时效是保证(成果)。

弄明白“秩序、控制、时效”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后,我们要考虑如何有效衔接、应用?

1)一个机制基本全无的组织,百废待兴,建议先建立基本管理框架,简单化管理,控制力度从轻到重,步步为营。以业绩为导向,比如产量、销售额、客诉率等,围绕重点指标建立秩序、实施控制。

2)一个机制不健全的组织,承担其管理职责,建议后发制人的方式。先查看现有秩序类文件,充分熟悉现场实际情况,后再逐步优化、补充,不宜大刀阔斧全面重做。比如一般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,肯定是有其痛点的,固化的老思想、多年的老员工,对一些全新的机制是很难以接受的,应循序渐进。

组织的痛点在哪里,管理者的价值就在哪里,价值是生存之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