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osir:运用过程方法推进管理简单化

从业经历的原因,笔者经常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供方、第三方进行审核,也会不定期到同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参观、学习。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以上工作:按部门依次查看、按过程依次查看,以免疏漏。

本文就参考“按过程查看”、“我要看你要做、你做了我才有的看”的思路,将“运行过程方法实现管理简单化”的思路捊一下,后续文章将继续用案例来重现这一过程。

第一步,我们可以通过现有文件(手册、看板、宣传册等)、报表(文件清单、生产报表、出入库账、会议记录等)、公网查询等途径大致知悉公司的输入、输出分别是什么,通过现场巡视、询问、访谈的方式再次确认,找出差异点、痛点。如果文件、报表很少,现场又很保守,怎么办?这就要考验个人的观察力、引导力,这是管理者价值展现之一。

第二步,找到(或编制)现行运作流程图。比如,一般运作流程为:产品/市场调研→客户订单→采购物资→制造加工(检验)→入库/出货→售后服务。

第三步,进一步编制核心活动流程图。结合公司主要经营项目、核心竞争力,研发型企业的设计开发流程图、销售型企业的销售服务流程图、制造型企业的制造流程图。比如,一般的制造流程为:生产计划→备料(检验)→生产工序2(检验)→制成品(检验)→入库/出货。

第四步,编制过程服务清单,将满足客户要求的相关过程、负责人、资源、输出、输出、目标、方法等列举出来。如下图:

(可添加我的微信:6741985,获取清单原文件)

第五步,用乌龟图、流程图等方法工具,将清单中未完善的方法/指引/程序/标准逐一完善、推行。

(可添加我的微信:6741985,获取整套乌龟图原文件)

第六步,用PDCA循环法、走动管理法、有计划地内审、立标杆、团队PK、考评等实施、监察并持续改进。改进的方法可采取曝光/通报、考核、复盘等方式推进,比如将“问题点/目标未达成”汇总分发,各部门在例会中汇报(投影)完成进度,大部分部门都完成了,个别未完成部门将会感觉到压力。

在职场,很多人都不担心过程、结果出问题,但却担心问题出在自己这里。可以抓住管理对象的这一心理,将问题点展示(曝光)让其他人看到,当事人则会倍感压力、加速改正。

Guosir:管理简单化是一种化繁为简的管理思维V1.0

管理简单化是在流程混杂、又忙又乱、越忙越乱的管理状态下,以快刀斩乱麻之势,化繁为简,抓住重点,让管理轻松、简单。腾出更多的时间督导、创新、抓业绩。

管理不是越忙越好,而是管理者建立好秩序,让各板块自治、汇报,实现“无为而治”。适当督导、逐步完善和提高,越简单越好。

建立一套系统,以防止错误、事故、缺陷的发生。这套系统能够指导设置哪些人员做哪些事情,该怎样做,要注意什么。所有人都按制度、流程做事,有错及时改;进入一个新人,按现有指引能轻松上手、度过适应期。

1)运用过程方法,把组织职责划分为若干板块,各板块归属相应部门;

2)因事设岗,因岗用人,权责分明,流程合理。

常用的管理方法:

过程方法: 
PDCA循环法: 
清单法: 
走动式管理:
积分制:

 

Guosir:如何有效衔接“管理的三要素”:秩序、控制、时效?

​    上一节《如何建立秩序?》我们学习了管理是一个化无序为有序的过程,且这个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”管”(控制)和”理”(建秩序)的活动来完成(时效)的。

建秩序是基础,控制是关键,时效是保证(成果)。

弄明白“秩序、控制、时效”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后,我们要考虑如何有效衔接、应用?

  1)一个机制基本全无的组织,百废待兴,建议先建立基本管理框架,简单化管理,控制力度从轻到重,步步为营。以业绩为导向,比如产量、销售额、客诉率等,围绕重点指标建立秩序、实施控制。
  2)一个机制不健全的组织,承担其管理职责,建议后发制人的方式。先查看现有秩序类文件,充分熟悉现场实际情况,后再逐步优化、补充,不宜大刀阔斧全面重做。比如一般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,肯定是有其痛点的,固化的老思想、多年的老员工,对一些全新的机制是很难以接受的,应循序渐进。

组织的痛点在哪里,管理者的价值就在哪里,价值是生存之本。

Guosir:管理三要素之时效

​    上一节《如何建立秩序?》我们学习了管理是一个化无序为有序的过程,且这个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”管”(控制)和”理”(建秩序)的活动来完成(时效)的。

那么时效就是管理活动的最终的成果,是价值体现。如顺利签单、准时交货、降本增效,这是管理活动产生价值的答卷。

所以,我们在制定计划、实施控制、跟踪进度、客户沟通、异常处理等所有的管理活动中,都要抓住时效,一定要明确化、合理化,不要含含糊糊、不切实际。什么时候做?什么时候完成?什么时候能给我?什么时候去验收验证?有问题几分钟内反馈?到了那个时间节点了,管理主体就应采取措施去督促、推动落实。不停地跟进、不厌其烦地催促,确保时效。

Guosir:管理三要素之控制

理科​    上一节《如何建立秩序?》我们学习了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建立秩序,秩序我们可以理解为各项规章、制度、规则、流程、标准、程序、规定等规范性要求,它的作用是对“无序到有序”进行明确化。

本节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要务:控制,即管理主体掌握住客体,使其遵守既定秩序的过程。比如“石头、剪刀、布”之类的游戏,预先约定好的规则:胜出者优先,为了保证秩序正常运行,必须对违规者(输了抢优先)进行警告甚至开除,这就是控制。

控制的力度太小,无法推动组织有效运行;力度太大,又可能使组织运行效率不升反降。当控制力度超出秩序所能承受的极限时,则可能导致秩序断裂、崩溃等,这就是极限控制力。比如某公司连续员工跳楼事件,其原因之一也是控制力度过大。

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控制的时间节点:事前控制,事中控制、事后控制。

1)事前控制。就是在事件发生之前进行控制,也就是预防。事前控制最常用方法:教育培训、宣导(会议或看板)、标识、防错、周密计划等。这些方法我们在企业实践中都或多或少有所接触,看起来简单,大家都会,如何把这些简单的方法有效运用?我们后续再展开学习。
2)事中控制。就是在事件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,以监督、指导为主要方式。建立秩序时考虑:凡事有人负责、凡事有人监督;凡事有章可循、凡事有据可查。在作业实施过程中有适宜的指导、指引图文、视频、参照样本等,在关键节点设置监督,比如采用首检、自检、互检、抽检等方式。笔者在企业实践中很欣赏那些把工作内容划分为几大板块,清晰分工的控制方式。
3)事后控制。就是在事件发生异常后进行的控制,也就是纠正。纠正的目的是及时止损、防止同类错误再发生。常用方法8D法、清单法,主要都是要找出错误的原因、根源,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
控制是管理活动中的关键过程。事前有计划(远见、全面、预防),事中有督导(执行力、经验、原则),事后有总结(纠正、改进、有效性)。